顯示具有 電腦軟硬體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電腦軟硬體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iGoogle 要停用囉…對你有影響嗎?

iGoogle 將於 2013 年 11 月 1 日停用,行動版 iGoogle 則是即將在 2012 年 7 月 31 日停用。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的訊息了…提醒一下有使用igoogle的人吧image

資料來源:http://support.google.com/websearch/bin/answer.py?hl=zh-Hant&answer=2664197

沒什麼大驚小怪的,本來時勢所趨,改朝換代是一定要的,一直勉強撐著沒進步也不行。就像BUZZ整合成Google+、AppStore 變成 Google Play 、Google Docs 文件整合到 Google Drive 雲端硬碟一樣。igoogle的影響力和前面這些比起來,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

不過和 Windows 比較起來,Google 的改朝換代的方式,似乎比較溫和一些。

惡意程式攻擊 台灣3千筆IP中毒 中毒者可能無法上網

 

美國聯邦調查局去年查緝「ROVE DIGITAL」公司涉嫌以網路惡意軟體攻擊伺服器賺取利益的不法行為,發現台灣也有3千多筆IP疑似中毒。刑事局提醒民眾自行檢測使用電腦是否中毒,否則本月9日後電腦可能無法上網。

刑事局研發設計DNS Changer檢測軟體,提供自動分析電腦是否遭感染及重新設定方式,民眾可上刑事局官網查詢相關資訊。

刑事局國際科今年4月接獲美國聯邦調查局通報,指美方去年查獲「ROVE DIGITAL」公司以「域名系統綁架」(DNS Changer)病毒綁架全球上百萬台電腦、四百多萬筆IP,只要上網就會強制跳出廣告;該公司並藉此獲取1千4百萬美元的不法廣告收益。

美國聯邦調查局去年掃蕩「ROVE DIGITAL」公司,直到今年2月美國前五百大企業還有一半企業的電腦遭感染。

該犯罪集團是將正常電腦上網時的伺服器,連結到該集團設立的伺服器,從中塞廣告賺取利潤。美方破案後提以正常伺服器取代犯罪集團伺服器,讓感染的電腦正常運作。不過美方提供的伺服器定於9月9日關閉,屆時感染的電腦若未先排除病毒可能就無法上網。

根據美方提供的資料顯示,被感染的IP中逾3千多筆是屬於我國內註冊的網路IP,潛在被害者疑似包括我國電信業者及眾多學術網路使用者。

新聞來源:奇摩

你中獎了嗎?

刑事局呼籲民眾檢查個人電腦是否感染DNSChanger

檢測方式:美國FBI提供了一個網頁供檢測http://www.dns-ok.us/
如果是DNS Resolution = GREEN 綠色的就表示沒事,如果是紅色的…那就有事啦
image

紅色的話就是中毒了,可以使用一些免費的掃毒軟體

Hitman Pro (32bit and 64bit versions)  http://www.surfright.nl/en/products/
Kaspersky Labs TDSSKiller  http://support.kaspersky.com/faq/?qid=208283363
McAfee Stinger  http://www.mcafee.com/us/downloads/free-tools/stinger.aspx
Microsoft Windows Defender Offline   http://windows.microsoft.com/en-US/windows/what-is-windows-defender-offline
Microsoft Safety Scanner  http://www.microsoft.com/security/scanner/en-us/default.aspx
Norton Power Eraser  http://security.symantec.com/nbrt/npe.aspx
Trend Micro Housecall  http://housecall.trendmicro.com
MacScan  http://macscan.securemac.com/
Avira  http://www.avira.com/en/support-for-home-knowledgebase-detail/kbid/1199

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

Vmware 如何在分割映像檔和單一映像檔間轉換

VMWARE 是個很好的虛擬機器,DNOWBA 用的時機是在寫程式和純測試伺服器,對VMWARE的使用量不是很大,所以只是簡單的了解一下他的構成並加以應用。

在剛開始使用VMWARE安裝所謂的虛擬系統,最重要的是效能問題,即便像我在安裝WINDOWS  SERVER 只是為了測試用,進系統慢、關機慢還是讓人心情不大愉快…

image

所以這篇文章紀錄了幾個重要能改善VMWARE效能的設定方式:

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將 BartPE 安裝在 USB 碟

要將BartPE 安裝在 USB 磁碟中的原因有以下:

  • 製作自已專屬的 Windows PE ,中間有許多測試偵錯階段,總不能每試驗一次就燒錄一張光碟…那樣子勞民傷財的事dnowba做不來。
  • 就算到了發佈階段燒錄成了一張專屬的 Live CD ,在修復客戶的電腦時,我還是會希望有其他的救援機制,例如遇到了客戶電腦沒有光碟機的時候,如果也有一個LIVE UFD…那就萬無一失了。
  • 當然 dnowba 用 USB 製作 BartPE 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一個真正 LIVE 的系統,LIVE 不只是救援、本身還是一個可隨時添加/修改的「活」的系統。

隨著目前主機板對 USB 開機的支援度提高,以及 USB 磁碟價格愈來愈平易近人,既然勢不可擋…那就張開雙臂來好好的擁抱它吧…

BartPE 及工具PE Builder 的使用教學

什麼是 BartPE (Bart Preinstalled Environment) ?

它可以幫助你建置一個「個人」預先安裝系統的環境,BartPE 也很適合當作維護系統的工具。(這篇文章是舊事重提,不是什麼新技術了,純綷複習順道看看官方有什麼新玩意兒。)

它是利用 Windows XP 或 Windows Server 2003 的安裝光碟,截取出核心檔案,然後加以封裝成為一個開機系統,這個開機就可執行的系統的長像就是windows的畫面,想像一下,很早期在做系統維護的時候,ghost 必須在dos介面下操作,相較於早期的dos安裝環境,windows下操作ghost,圖形化的介面會讓你更上手些;好處當然不只這個,有些硬體的驅動並沒有辦法在dos情況下載入(這個狀況現在很少了,主機板這部分的支援度改善非常多),那麼在ghost的時候會出現找不到硬體的窘境…若是在載入windows環境後,那麼硬體的支援性會比較好一些。

BartPE 預先載入的環境可以是xp或是2003 (32位元),同時支援網路連線、解析度到 800*600,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附屬的工具,如磁碟備份、掃毒…等等的修復工具…所以BartPE 是可以取代 dos安裝環境的。

特別注意的地方是,BartPE 不是微軟體產品,他也不是衍生自微軟開發的「Windows PE (Microsoft Windows Preinstallation Environment) 」,這二者間有什麼不同:

  • 用過Windows PE應該知道,他只是有類似xp畫面的空殼,裡頭要執行程式還是得靠打指令;BartPE 則是和xp一樣,程式都是圖形操作介面( GUI )。
  • Windows PE 定位在 OEM 做程式大量部署的平台;BartPE 則以成為新一代系統救援工具為開發願景。
  • Windows PE 僅提供給OEM 使用;BartPE 則為人人可使用的免費系統。

除了上述的差別外,BartPE 在功能的特點還有「支援自行添加軟體」「提供自製的Nu2Menu,讓你客製化開始選單」「支援網路連線」「支援檔案分享」「提供自製的pedos,可執行dos指令」

image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建議去官網一探究竟 http://www.nu2.nu/pebuilder/
dnowba底下只概述怎麼製作 BartPE ,需要使用的是官方提供的 PE Builder 這個工具怎麼使用,如果你是一般家用者,應該是不需要學這種東西,PE 版本的功能,對於家用者來說就是 救援 / 備份 系統,所以直接找現成的 PE 版就可以了(甚至是別人ghost 起來的系統都可以)。這篇文章比較偏向一般公司機關的系統管理者,怎麼做自已的大量部署的PE光碟,讓你在安裝客戶的系統時能客製作且節省安裝時間。

(後記:我發現要完成這麼大的專題,好像要花不少的時間…這邊只能說是個補個網路上比較少見的入門文件…如果有興趣的話自個再爬爬進階文章)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VMware 也可以 設定USB開機

 

即使到了 VMware 6.5 的版本,在虛擬機器下的 BIOS 還是不支援 USB 開機, 我想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啦,VMWARE的用途很廣了,比方說模擬BIOS畫面的修復工具,通常是用一般的VCD裝置,所以用掛載ISO檔的方式或是和HOST共用實體光碟機都可以實現,只是後期的修復工具還多了一種裝載在USB隨身碟的方式,想當然爾VMWARE不會支援,所以我們如果一定要透過USB 來開機的話,得透過第三方軟體來實現。

這個工具叫做 Plop Boot Manager 官網是 http://www.plop.at/en/home.html,可以到 http://www.plop.at/en/bootmanagerdl.html 下載 plpbt-5.0.13.zip 這個工具。
image

詳細使用方式如下:

NoName XPE 檔案結構概述,以及使用上的技巧

在讀 NoName XPE 這篇文章前,建議你對他的源頭 BartPE 有所了解比較好解構 ( 至於 BartPE 怎麼搞出來的我也沒能力知道 ,我只會使用 BartPE 作類似 NoName XPE 的 live cd 而已。雖然微軟已宣告終結 win xp 時代,但這種技術是千篇一律,搞懂了一種你就有敲門磚讓你誤打誤撞,撞出一條康莊大道了,所以即便是舊事重提我也要提,在NoName XPE官方論壇網站啞然而止的當下,相信dnowba的這幾篇紀念文對新手來說絕對是雪中送炭…

NoName XPE 的起源和最原始的用途,dnowba已經在上一篇講解過了

不過如果要利用現成的 Noname XPE 改成 自製化的 MY XPE 那麼有趣的事情也多了,這篇文章就來依照我常聽到的需求,寫一下實現的方式:

既然要用 Noname XPE 加以修改,那麼得先學會這個軟體的結構:

這個步驟絕對不能少,觀察→假設→驗證…符合科學精神 ,當然作者釋出解說文件最好,不然自已觀察一下也是ok的,我們不是反編譯員,不用厲害到要還把人家的檔案格式反解回來 ,只是要從觀察中演繹,模仿並如法炮製就可以了。
dnowba 用的版本是最後一個版本 20090909 XPE…這個版本和第一版的結構不同 (因為概念上不同,20090909 是模組化的概念 ),這個版本的結構上概述如下

ISO檔案結構為

  1. OUTTOOL 資料夾:放「非XP內建軟體」的資料夾,裡的的結構為
    • WIMMOD 資料夾:-模組化軟體都放在這邊,軟體是以 *.wim 為檔案格式,軟體最好是免安裝類型的軟體是最適合
    • OUTPECMD.INI:放軟體捷徑的地方,雖然用 *.wim 包了軟體,但還是需要執行的捷徑。
    • OUTTOOL.CMD
    • WIMMOD.CMD
    • WIMTOOL.EXE
  2. RXPE 資料夾:
  3. BOOTFONT.BIN:啟動時的因為要顯示中文字型,所以夾帶這個檔案,觀察一下容量,應該是抽掉了其他非必要的「字」
  4. RXPE.IM_ :有人反應說自製軟體包進去後會沒反應,主要出在XPE精簡過...它比XP少了很多的檔案...所以會不能使用...解決方法就是補檔案進去核心內(RXPE._IM)
  5. RXPE.SIF :
  6. ISO 資料夾:
  7. WIMLIST資料夾內的系統維修檢測模組.LST這個檔案:系統維修檢測模組,.LST內的WIM列表需要跟WIMMOD資料夾的軟體WIM的檔名要一樣

NoName XPE 加入其他工具軟體

 

NoName XPE 加入硬體驅動

 

xpe、ubuntu 雙系統

說穿了,這不能叫雙系統,因為他們分別存在二個不同的映像

xp、win 7 雙系統

看懂了嗎,如果你爬文的關鍵字下得不好,打了xp、win7雙系統,就算再加個「usb」當作keyword,你還是會找到一些不相干的文章,因為很重要的二個重點: 一、XPE 不是 XP,他只是系統救援用的 LIVE CD ,請別把他當作又要用PPS看影片、又要用WORD寫報告的家用系統。二、這種在開機選單上顯示 XP、WIN7二個選項讓你選系統的,不是雙系統,因為他們是分別存在二個不同的映像檔 (ISO 格式) 裡面的。

 

修改開機選單

 

 

( 這篇文章未完成…太累了…而且功課都沒好好溫習…先不寫了 )

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XPE…不是PXE、也不是WIN PE…把XPE系統放入USB隨身碟

用USB碟來作WINXP系統碟…這個專題是一個小朋友給我的功課
他的電腦硬碟爆了,突發其想的想要用USB碟來當作系統開機區
因為他曾經有用過LINUX OS的經驗…所以他也想在WINDOWS上實現

好吧,為了讓這個正在轉大人的孩子免於淪入這個小地獄裡
網路上充斥一堆只講STEP BY STEP的文章會害死這些小朋友
怎麼爬文也爬不出這個泥沼
DNOWBA 決定再把陳年的舊技術再拿出來重談一次

這個技術的確是陳年往事…但是卻是很有趣的一個專題,要把他細細的說來還真要花一些工夫…因為裡頭可以討論的東西很多很多

當然怎麼實現,這麼核心的技術DNOWBA也是截取別人所長。最重要的是我在後面會釐清一些觀點…如果有什麼錯誤的地方歡迎指正。


以下為使用教學

先去HP官網下載做磁碟開機的程式HPUSBFW, 解壓縮檔案再執行程式HPUSBFW.EXEimage

選擇USB裝置(小於4GB的話,格式用FAT32),然後勾選建立一個DOS開機作業磁碟,位置就是上圖的HOUSBFW資料夾
image

後面是執行的畫面
image

完畢後可開機隨身碟就完成了!
image

接著下載 NONAME XPE  
http://www.badongo.com/file/23830229

下載後 usbxpe.zip 解壓縮執行 Ghost32.exe,選擇local→Disk→From Imageimage

選擇 usbxpe.gho ghostimage

然後選擇你的隨身碟作為還原位置
image

這邊按ok
image

按yes
image

最後主機版設置為USB開機,把USB插上去…就可以使用了,畫面如下
選第2項就可進入 Noname XPE
image

進入後選擇載入所有模組
image

以下為XPE的畫面
image

上面只是STEP BY STEP 教學,如果你在成功欣喜之後還有餘力的話…看看後面我補充相關的技術文章…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電腦嗶聲一覽…簡易主機板故障排除

電腦故障了開不了機…是硬體的問題還是軟體的問題?
不管你是內行人還是外行人,其實都可以做一些初步的排錯檢視。

電腦因軟體問題導致系統損壞,原因可是五花八門,相對於軟體,因硬體產生的問題就比較好解決了。最初級的檢查方式,就是聽嗶聲。

電腦主機板是所有硬件匯流之處,在主機板上有個蜂鳴器的橋接,用途即是當主機板上的硬體發生錯誤時,第一時間從蜂鳴器發出嗶聲的警訊。蜂鳴器發出的聲音很陽春,要嘛就是長嗶、要嘛就是短嗶,不同的錯誤就由不同的嗶聲組合來表示。
image

要怎麼辨別這些嗶?在辨別之前,我們要知道,各家主機板的bios來自於不同的廠家,所以嗶聲各異,市面上比較常見的bios有AWARD和AMI、IBM、Phoenix。像華碩的主機板BIOS多是AMI的,技嘉、微星則是Award…以下就提供這些BIOS的嗶聲翻譯表。

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家庭劇院投影機採購心得

家裡客廳放台投影機還是液晶電視好呢???
恩…這個議題
我想了非常非常的久
做了一些小小的調查和結論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人
在dnowba敗家前能夠給一些指教
以免又買了不該買的東西

家裡客廳放台投影機還是液晶電視好???
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其來有自
起因是dnowba二個都有的,看第四台時用電視、玩wii時用投影機
但是一次的搬家中,把液晶電視給頂壞了(因為dnowba用機車載,完全沒有防護措施,一煞車輕輕的頂了一下就和它say goodbye了)
自此後我換了一種方式…用電腦接電視卡並拉上第四台的線,然後投影機接到電腦上,用延伸投影的方式,不管看電視或玩wii可以任意選擇用電腦螢幕lcd或是投影機來放映…
生活中這算是蠻大的轉變
因為以前有液晶電視的時候,即便是用電腦也會一直開著電視,轉到新聞台任它在一旁發出聲音。不然就是下班一回家就是開電視沒來由的一直轉台一直轉台亂看一通。
現在的話,好像習慣不看第四台了(呵呵…因為dnowba的馬祖婆現在都給我用pps看韓劇,我用qvod看高清dvd影片)
所以我就在掙扎要不要買液晶電視…
也許上面的文章感覺我敗一台投影機是勢在必行了
dnowba也是如是想
不過還是要有些正當性的理由來說服自已和dnowma

以下是dnowba選購投影機小小的心得
●不關燈就能看-這和「亮度(單位:流明度)」有關,但是我們要破除峰值流明的迷思,也就是說一般廠商為了能提升賣點,常用流明度來打廣告,這和買相機時一昧的跟你說這相機的像素很高是一樣的道理,不見得流明度大就好,流明度大的其實是為了提供場地大的空間使用,所以購買時能依照場地大小(具體的說應該是要投影的大小)和採光狀況來選購是最好的了…不過對非專業的我們來說何其難呢。所以才有人說一定要到現場看到實機投影的樣子再來決定是否採購。一般來說,像電腦教室若真要用的話800流明的我覺得就夠了。更高的亮度也只是意味著更高的價格和使用成本…
●享受高畫質-這和「對比度」「水平掃描線」有關
對比的定義為圖像的最亮部分和最黑部分之間的差別。例如,對比2000:1代表最亮的白色光輸出是最暗的黑色部分光輸出的2000 倍,一般我們在學校用投影大都用途是簡報,和播影片相較下較靜態…若是播放動態、精細多媒體,那麼就要重視一下畫面的層次細節,「對比度」一向是投影機較弱的部分(因為用途導向,學校用的對比度不會太高)…所以一旦看到高對比的機種(像市面上看到的家庭劇院機種,動輒2000:1)…嘿嘿,肯定價格扶搖直上,前面提到若是有「不關燈就能看」,其實在陽光直射的環境下(恩…採光極佳的家庭環境)是很難實現的,所以即便亮度高的投影機還是得有遮光的設施,不過也可以這樣想,反正投影機家庭功能的實現大部分都是在晚上下班後,也許一般入門款就夠用了喔,而且對比度受環境光的影響大,所以以一般投影尺寸來說(3公尺可投100英吋),這投影機到布幕中間的3公尺就可能由400:1降到100:1(100比1是還可以接受的範圍,不過我肯定如果影片場景是晚上的話,你大概連個鬼影都看不到);再來談到水平掃描線,和電視一樣,投影機也是線性掃描,720線的話夠看第四台,還有我們常用電腦抓的網路影片,大概也是HD影片(1280×720),要是常看高畫質1080p的(ps3、藍光片),那麼貴死人不嘗命的1080線是你最好的良伴。

●有毒氣體和噪音問題
有毒氣體,找認證標章…例如通過歐盟為RoHS 環保標準 ( 代表不會釋放出有毒氣體 )
噪音的單位是dB分貝,30分貝以下的機種是最好不過的了

●功耗和燈泡壽命
這二個都和省錢有關的…
這樣說吧,現在一般講節能的液晶電視在開機時的功耗可以做到100w以下了,也就是說一天開5個小時,粗略的估計一年的用電度數=100w×5小時×350天÷1000w=175度,以台電每度5塊來說,一年花費是875元。好吧,爛一點的投影機功耗是300w,那麼一年也875×3=2625。我來衡量的話是差不多的,因為我發現找節能的投影機價格也不俗,投資報酬率沒有很高。
燈泡壽命我們也可以試算,以5000hr來算好了,一天看5小時的話,可以看1000天,也就是3年…對我來說三年換一次產品…好像有點過早,反正也不是什麼科技重口味使用者,所以嘛,至少要能撐個6年,也就是1萬小時的燈泡。太長的燈泡壽命也沒什麼意思,時間久了該換還是要換。

●DLP VS LCD 比較
這二個是技術性的比較,又是魚和熊掌的問題,有興趣再爬一下http://blog.yam.com/leo2016/article/7128881,有人針對成像技術進行比較,寫得很好了
image

●短焦投影機和一般投影機投射比
短焦的優勢大多數是訴求簡報者和觀眾不會因為投影機投射比問題而影響,我在乎的則是投射距離中間的光害影響對比度,所以可以的話我會找短焦的…
短焦和一般投影機的投射比,可以參考一下optoma做的falsh,還不錯用,可以拿來比較一下。
http://www.optoma.com.tw/optoma.space.simulator/?region=Taiwan&language=1

●布幕的選購
http://www.isf.com.tw/tech_article/how_to_choose_screen.html這篇講得太精采啦,不過那些布幕都太高級了,我還是偏向直接打在牆上就好了
把整面牆變成200吋投影幕,這篇符合我的需求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投影機最佳尺寸
http://105978.html.blog.big5.voc.com.cn/blog_showone_type_blog_id_600209_p_1.html這篇吧…
image

http://tw.myblog.yahoo.com/pj-100/投影機的100問…這個也不錯

http://pcmag.hexun.com.tw/2011-05-23/129874922_1.html

http://www.2000fun.com/bbs/viewthread.php?tid=3994463

http://www.ty360.com/technology/2008/2008_5_17439.htm

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備份windows的資料

定期備份學校資料這件事是一定要做的
學校目前是網域+無硬碟的環境
「資料集中管理」下備份工作倒挺輕鬆的
所以備份資料就不用專門的軟體來做,當然直接複製的話也很呆
備份直接用複製的話會有三個麻煩:
1.需手動複製,備份的工作最好還是放在夜深人靜時處理較好
2.複製中若有檔案名稱一樣,那麼就會有是否覆蓋的對話視窗跑出來,這樣一來還是要守在電腦前,不按是或否的話是不會繼續複製的
3.檔案無法保留原始的使用者權限及原始擁有者,這個部分是網域環境下設定使用者權限所造成的,家用電腦是不會有的;當然複製檔案時是用網域管理者身份在複製,但複製完後原有的使用者安全性設定及權限都會跑掉。

有另一個備份方式是把檔案變成映像檔的,不過我建議系統+程式用這個備份,若是純資料的話DNOWBA個人偏向於DOS的方式來處理-用XCOPY指令來備份WINDOWS資料

如何擷取電腦螢幕畫面

1、利用鍵盤Print Screen來擷取,按鍵位置如下圖
這種方式電腦不用安裝任何軟體即可解決,缺點當然就是擷取的是整個畫面並存在剪貼簿,若是只要局部的話那又得另外用WORD或圖片編修之類的軟體來做修改。
image

2、利用免費抓圖軟體FSCapture或是付費的SNAGIT來做,如下圖是FSCapture的軟體操作畫面,整體上免費的軟體現下都有擷取後的存檔設定並附加編輯器,算是夠用了,若是重質感的話我想付費的SNAGIT會有更多的編輯項目供使用。
 image image
image 

3、用ONENOTE
ONENOTE是蝦米?這是微軟OFFICE中的一個軟體,用途主要是用來做筆記用,DNOWBA只能說,自從我用了ONENOTE了以後,其他的擷圖軟體我就不曾安裝過了。倒不是說功能多強,而是整合性比較高,喔…容我再強調一次,好的軟體應該是人性要多於功能,ONENOTE對我而言就是好的軟體。
 image 
image 
image

2011年1月15日 星期六

youtube字幕功能

在YouTube上看影片常會遇到不熟悉的語言。可以透過google的翻譯技術線上直接把語音辨識並呈現出來,另外這邊再歸納幾個YouTube在2008年即推出影片字幕的功能所使用的重點:

google的影片字幕功能是嵌在播放列中的,這個功能是用cc圖像顯示的,在youtube網站上和嵌入網頁中的播放列其放置的位置會不大一樣:

●在youtube網站上在工具列中可以很快找到這個功能,不過不知道為什麼有些影片會沒有這個按鈕
image 
●在嵌入式的網頁中,是在右下角箭頭圖示中可展開看到cc圖樣
image

一、讓google自動幫你把看不懂的影片翻譯:

.以下面這個片子為例,片子是英文的,本身沒有自製任何字幕

.於是我們可以透過google實驗功能-轉錄音訊內容,先把原文給辨識出來
image image

.再來就是用google翻譯引擎來把原文字幕翻成各種語言
image image 

‧以下面這個片子為例,片子是英文的,本身有自製英語字幕,於是我們可以透過翻譯引擎的幫忙來把字幕轉換成中文。想當然爾…先經過語音辨識再經過翻譯引擎做出來的字幕…但至少我們可以從翻譯中猜測語意…很讚了

二、自製字幕:

●前置作業:
.要有youtube帳號
.一定要自已上傳的檔案才可以編輯新增字幕,即便是加入我的最愛的頻道或是影片都不可新增字幕。

●自製字幕的方式:方式大致有二…不論是哪種都要登入到youtube裡頭,並由「我的影片」網頁中來進行,以下概述二種方式

.線上編輯:功能不多說,有一項是自動擷取字幕的功能可以減少作業的麻煩
image

‧新增字幕的紀錄檔
可以自行離線編輯字幕檔後上傳,上傳格式的教學在google上有了,這裡不贅述…

●底下是一位閩南語專家作的字幕…看來應用得蠻好的,打開字幕看看吧

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I8000 Omnia 2 數位連結中心的使用方式

最近DNOWBA的兒子開始會爭著和我和老婆看電視…
家裡一台4X吋LCD電視在一次意外中也壽終正寢…所以後來都是用電腦LCD或是投影機在看,那時候考量自已看電視機率不大,用電腦時間多了些…所以就買了一張PCIE的電視卡插著,如今家中三強鼎立,勢必是要再生一台螢幕來滿足我兒子了,還好之前買手機I8000時有先鑑之明,看中他有支援DLNA…具體的實現就如下圖

手機若是支援DLNA的話,那麼通常也會附一個「接收端CLIENT」應用程式,除了手機外,很多視聽設備如DVD PLAYER、LCD電視也會有支援…
所以我們在放媒體的機器上要能有一個「服務端SERVER」的應用程式…常見的SERVER就是NAS內建DLNA SERVER的功能
這樣二者之間才可互通…
I8000的數位連結中心是一個CLIENT端又兼負SERVER端的應用程式,所以理論上二支I8000應該是可以互相觀看彼此間的影音資料的。這邊DNOWBA沒有工具實測,我就用PC TO PHONE的方式的說吧
DNOWBA是用64位元的WIN 7,裡頭的Windows Media Player 12 (簡稱WMP12)就有DLNA伺服器的功能
我在實作的時候碰到了CLIENT接收不到SERVER的資料的問題,網路上一查發現很多人都會有如此的困擾…這邊就把整理到的資料寫下

1.確定網路環境
設備確定在同一個網段下,不是說在不同網段下不可以用喔,而是你要播影片的話走內網的速度會好點…既然都這些支援DLNA的3C都是家電,沒道理要讓他們走不同網段犧牲內網優勢吧,如果家裡只有一台小烏龜而沒有IP分享器,那麼理論上就是外網的架構。
連線的方式用WIFI來做,WIFI的速度應該是比3G還要穩且是內網。

2、關閉WINDOWS 內建和第三方的防火牆…很抱歉又出老招…不過這真的是必殺技,如果害怕的話就先不要做,等偵測不到或是偵測得到裝置卻無法使用時再關,像DNOWBA是先把WINDOWS內建防火牆、FORTICLIENT關閉後,可以使用再逐一打開,後來開W$的防火牆設備就失聯了。附帶一提,IP分享器的FIREWALL也檢查一下有沒有開到,DNOWBA平常是關著的。
image 
image
image

3、確定DLNA伺服器的服務有開,在WMP12的是WMPNetworkSvc這個服務,顯示名稱是Windows Media Player Network Sharing Service
 image

4、在控制台\所有控制台項目\網路和共用中心\進階共用設定中,確定你的網路是家用場所而且「開啟網路探索」、「開啟公用資料夾」,再把媒體串流選項打開(若是你的網路是設定成工作場所環境…那應該表示你是在公司的電腦吧= =,那權限要開多大就要謹慎一點了)
image

5、把手機的數位連結中心軟體打開,在WIN7裡的媒體串流選項應該會偵測到I8000這個裝置,選擇「允許」存取共用媒體,再來打開下面的「選擇家用群組和共用選項」
image

6、在家用群組設定中把共用的媒體類型中的「圖片」「音樂」「視訊」打勾
image

7、打開WMP12,從串流處理中勾選第三個選項「自動允許裝置播放我的媒體」(這裡可以看到第一個選項「允許透過網際網路…」就是走外網。
image

8、再來是從資料夾中的網路中再確定一下,媒體裝置這時候應該是有二項新的裝置,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I8000可以「同時」擔任播放器和來源分享的功能。
image

9、再來就是把影片、音樂、圖片放到媒體櫃中了,放完後開啟數位連結中心,就可以達到DLNA的效果了。底下的圖是I9000的,I8000是用圖示的…個人覺得圖示的比較可愛點。另外播放一樣會有格式的問題,I8000支援的媒體格式:鈴聲(MP3、MIDI)、音樂(MP3、AAC、AAC+、e-AAC+、WMA)、影片(MPEG4、H.263、H.264、WMV、Real、DivX、XviD )
image

使用上還算ok,不過因為是windows的dlna伺服器,所以會有drm保護機制,也就是說非合法途徑下載的東西會無法用這個server播放。

Samsung I8000 Omnia 2 桌面軟體和WIDGET

1.WM6.5的桌面:能夠自由配置 Today 畫面顯示資訊,輕鬆點選就能立即讀取最新電子郵件、簡訊及其他深入資訊。桌面主題可自訂,WIDGET是在TODAY的項目中加入…蠻陽春的。
image image image

2.三星的桌面:TouchWiz 2.0 UI 在 i8000 上提供了 3 頁選單,桌面上也可以單換桌面。
image

Widget 管理員,看看能夠編入 TouchWiz 目錄的,總共有哪些功能圖案。若有要使用的,直接把他拉出到桌面上,不過WIDGET也不是自訂的,而是三星的內建的才可以選擇加入WIDGET。不夠用的話還有WIDGET PLUS。
image image

3.SPB的桌面:桌面最多有5頁選單,桌布是用延伸式的…WIDGET強大,可以任意拖曳和選擇軟體放到桌面上。
image image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 Dnow Fun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