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記憶體與選購技巧

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簡稱RAM)是決定電腦效能的三大元件之一。主要作用是作為CPU與硬碟間的資料暫存區。電腦中所有的程式資料都是儲存在硬碟中,當我們要執行某個程式時,才會將這資料從硬碟中載入到記憶體中,CPU再從記憶體中讀取這些資料並負責解析運算。

為何CPU和硬碟間需要媒介而不直接存取,這和CPU運算速度快、硬碟運算速度慢有關。為了解決二硬體間的不同步問題,因此就在CPU與硬碟之間加入能與CPU速度匹配的記憶體,當CPU要存取硬碟資料時,記憶體會先將硬碟資料載入,CPU再由記憶體中讀取,若CPU要使用的資料仍存在記體中,那CPU就可以更快的直接從記憶體中取得所需資料,所以記憶體的容量愈大、速度愈快,電腦的效能也就會愈好。

image

◎名詞
①記憶體容量:容量當然是愈大愈好。當記憶體的容量愈大,能儲存的資料也愈多,這樣CPU直接從記憶體快速存取資料的機會就相對增加。
②記憶體種類:記憶體從以前到現在為因應電腦世代的變換也發展出不少的種類,有EDO RAM、SD RAM、RD RAM、DDR SDRAM、DDR2 SDRAM、DDR3 SDRAM….等,目前是以DDR2 SDRAM為主流。分辨的方式是看PIN腳數及接口處,接口處設計不同應當是防呆。
③記憶體時脈:指的是記憶體的運作速度,代表記憶體是否能快速提供資料給CPU運用,記憶體如果能跟上CPU的速度,也就表示能讓CPU發揮應有的效能,以DDR2為例,就有DDR2-533、DDR2-667、DDR2-800…等不同的速度。

◎選購技巧
①記憶體與主機板的搭配:記憶體選購時切記要先看你主機板是否符合規格,一般來說主機板能支援的記憶體不只一種,指可兼容不同的種類及時脈,但不是相容(就是記憶的插槽不可一只插DDR、一只插DDR2,但是時脈有些主機板已有相容的技術,會將時脈高的一只記憶體降頻以和另一只時脈匹配。建議購買時如果主機板的記憶體時脈最高支援到800MHz,建議選購記憶體時就選擇800MHz的記憶體,買太低無法充份發揮主機板的效能,買太高則讓記憶體英雄無用武之地。但也不是那麼的絕對,比如說當高規格的新產品上市時,初期價格通常高得嚇人,除非你是極致效能的追求者,否則就別考慮了。
②記憶體容量需注意:記憶體容量當然是能撐多高就多高,但是要注意主機板及作業系統所支援的記憶體最大容量的限制。主機板的部份,只要查看主機板上的規格說明即可得知;作業系統的部份則是以32位元及64位元的版本來做區分,32位元作業系統所能控制的記憶體最大值為4G,超過4G的部份,32位元的作業系統便無法控制運用;如果要安裝超過4G以上的記憶體,則須安裝64位元的作業系統才能控制到4G以上的記憶體。
③搭配主機板的雙通道來提昇效能:現在主機板的記憶體介面都具有雙通道技術,因此建議使用成對的記憶體,也就是要插二條記憶體,才能發揮雙通道的效能優勢。如果要安裝2G,就以二條1G來安裝,如果要安裝4G,就以二條2G來安裝….依此類推。
image

很多人在購買電腦時都將焦點放在CPU的速度上,寧願花大把鈔票購買更快速的CPU,卻不願花點小錢來安裝足夠的記憶體,導致電腦效能不彰,卻不知記憶體容量的多寡,對電腦效能佔有很大的影響比例,只要增加少少的預算,增加記憶體容量就能讓電腦擁有更佳的效能表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 Dnow Function